新闻资讯

首页 > 新闻资讯

互联网使人变得脑残

2013-07-12
  联网使信息的制作、传播、获取变得低成本、低门槛、全球化,单凭这一点,我们就该为生在“网络时代”而庆幸。

  林肯小时候唯一的信息来源就是一本《圣经》,中国古代也有“凿壁偷光”的故事,最早的图书馆都只向权贵阶层开放,“知识面前,人人平等”,但在过去几千年里,知识获取的鸿沟从来就没有彻底消除过。与先人相比,通过互联网,我们只需要敲几个关键词,马上就能拿到想要的信息,成本几乎为零。

  但是,这会使我们变得更聪明么,或者变得更脑残?最近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异常激烈,包括《华尔街日报》在内全球的主流媒体都加入进来,最终还是没有得到让人信服的结论。

  先来说一个细节:在Google或者百度里,不管你是谁,来自哪里,只要你敲入相同的关键词,在同一时间,得到的答案一定是一样的。这是一件恐怖的事,这意味着,对于某个话题,我们的信息源和观点,正在被绑架,或者说被同质化。更郁闷的是,背后偷笑的或许是那些SEO高手们。

  这听上去有些危言耸听,你也可能会说:比起小时候被统一的人民教育出版的教材洗脑,比起类似朝鲜那样全民只有“主体思想”的教诲,互联网要多元、开放、丰富得多。这没错,但别忘了,教材只在课堂上有用,Google却可能伴随你的一生。

  说到底,互联网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“知道分子”,但它无法代替我们进行思考,在海量的信息面前,也增大了对我们分辨能力的要求。李敖在北京大学演讲后,一位学生问过类似的问题,李敖的回答是:我真担心你们的小脑袋瓜子能不能接收这么多信息,要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的知识,什么是臭狗屎。

  一般来说,媒介信息越丰富,其平均质量就会急速降低。互联网就是这样,大量的、没什么营养的UGC(用户创造内容)拖累了信息价值的平均值,与传统媒体相比,差得太远。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信息的发展史,会发现这种“拖累”已经不是第一次:从甲骨文到竹简,再到后来的造纸术和印刷术诞生,每一次信息出版革命,无不如此。在欧洲,引述出版业兴起后,最早出现的是色情小说,后来才是科学期刊,当时人们就在指责“出版工业带来太多糟粕”,大家更怀念手抄本《圣经》的时代。

  事实证明,印刷出版业没有让人们的知识体系崩溃,反而加快了宗教改革的步伐,带来了文艺的伟大复兴。所以,我判断的“互联网使人变得脑残”是有历史条件的——互联网兴起于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,距今仅仅10多年,在这场信息革命中,新的秩序和规范远远还未建立起来,就如出版业建立之初色情小说先声夺人一样,我们正在见证新旧体系的交替过程,见证的代价就是我们这一代网民的脑残。

 尽管如此,我们要做的依然是拥抱互联网,加速这场社会革命的完成。


X
 
客户服务电话

130 3883 5218

QQ 即时交谈